在商业战场中,胜败乃兵家常事,但真正能彻底击垮一家企业的,就是企业自己!近年来,我们看到太多的企业因为战略失误而陷入泥潭。

而即使巨头如支付宝,也犯过致命的错误,作为移动支付行业的绝对龙头老大,却差一点在微信的强力进攻下,由于自己的花式作死而丢掉市场、彻底爬不起来。

那么,今天就让我们来复盘一下,支付宝究竟是怎么丢掉老大宝座,又是如何收复失地的。在支付宝与微信支付的两强相争中,谁才能成为最后的赢家呢?

让我们从头讲起。

2003年,随着电商的崛起,作为底层技术的移动支付应运而生,马云为了解决淘宝网的支付问题推出了支付宝,凭借这一关键场景入口不断发展壮大,成为线上支付行业绝无争议的老大,而彼时的微信,相比而言不过才是一个小虾米。

数据显示,2014年支付宝的移动支付市场占有率高达82.3%,第二名腾讯财付通仅有10.6%。如此亮眼的成绩,让马云放出了“我就是拿着望远镜也找不到对手”这样的豪言壮语。

然而市场上没有永远的赢家,微信红包的问世,使得支付宝一家独大的局面发生了巨变。2014年春节,微信推出“新年红包”,并在2015年与央视春晚合作,联合外部企业推出“摇一摇”抢红包,将其打造为现象级的爆款产品。

凭借“微信红包”,微信绑卡账户短时间内成功破亿,一夜之间干完了支付宝花了10年干的事情,马云惊呼这是“珍珠港偷袭”。

从市场数据来看,2017年第一季度,支付宝的市场份额滑落至53.7%,而腾讯财付通飙升至39.51%。微信从支付宝切去了很大一块蛋糕。

面对强敌压境、黑云压城,支付宝内部瞬间紧张起来,不得不变法图新,因此做出了一个重要决定——做社交!微信是凭借社交来抢占支付市场,那么我支付宝反过来,也可以通过自己的支付特色来抢你的社交蛋糕!

效仿微信,支付宝做出了两大重要改变,一是在春节期间推出了集五福活动,与微信红包分庭抗礼。二是对版本进行了不断迭代,新增了和微信相似的“朋友”和“商家”菜单功能,更加强调社交功能。

但对这一变化,用户并不买账,就像“中药防脱”的霸王洗发水跨界做“凉茶”一样,一个支付工具转变为社交工具,总有一种迷之尴尬。

网上有个段子生动地描述了用户的这种心理——

遇到一个漂亮姑娘,说一句“姑娘你好漂亮,能给我你的微信号吗?”这是搭讪。

但是如果你说一句“姑娘你好漂亮,能给我你的支付宝账号吗?”这是嫖.娼.

然而令人万万没想到的是,“社交之心不死”的支付宝,非但没有反思自己的定位问题,居然上线了一个更夸张的功能——“圈子”,一个是代表校园圈子的校园日记,另一个是代表白领圈子的白领日记。

在支付宝的“圈子”中,限定只有女白领和女大学生才能发帖,而你的芝麻信用分必须在750分以上才能评论互动,否者只能有点赞、打赏的资格。而750分的芝麻信用分,变成了“多金”的身份象征。

这个功能出来,社会一片哗然。有很多女生为了博取眼球、吸引点赞打赏,晒出了大量“露骨”照片,其尺度之大实在是少儿不宜,由此也吸引了大批屌丝入场,为了能获得评论资格猛刷芝麻信用分,一股暧昧低俗的“荷尔蒙”之风在支付宝中流淌。

王思聪给予了支付宝一个蛮精到的评价—— “o2o卖淫还是蛮屌的”,并配了一张带有“支付鸨”字样的美女图片。

央视也看不下去了,发声痛批“做产品要有底线意识,要有其应有的社会责任意识,别学百度”。

其实支付宝的动机也很能理解,正如有句俗语“没有性、无社交”,很多互联网工具也打的是这样的擦边球,比如陌陌。在支付宝之前屡屡受挫、急火攻心的情况下,就想以剑走偏锋的方式来重新争夺用户。

不过,支付宝忘记了“体量“这个问题,忽视了自己的影响力。平台有多大,责任就有多大,行业领导者除了平台利益之外,更要关心社会责任与商业伦理。比如百度,此前就因为“魏则西事件”成为了众矢之的,品牌形象一落千丈。

“圈子”事件让支付宝遭遇了众多口诛笔伐,马云紧急叫停了这一功能,蚂蚁金服董事长彭蕾亲自出面道歉。

这一事件无疑是支付宝最大的“作死事件”,无论是品牌形象还是用户口碑都遭遇了重大打击。在那之后,支付宝市场份额到了历史新低的55.4%,财付通则到了历史高点32.1% 。

不过,也正是因为这件事,让支付宝开始真正反思自己的战略,决定放弃社交,做回自己的支付工具。

其实在很多人来看,支付宝做社交的战略从一开始就是错的,它的天然属性决定它不适合做社交。

在用户的认知里,支付宝就是一款“支付工具”,是自己的 “钱包”,谁愿意拿着自己的钱包、用自己的全部身家去跟别人闲聊天、玩社交?

不过,对于阿里这样的巨头而言,他们最担心的,就是被别人所颠覆。他们可以试错,但是不能错过,否则就会像柯达看不到数码相机的机会、诺基亚错失智能手机的战场一样,被时代所淘汰。

所以,你可以看到,在各个新兴领域,各大巨头都在全线出击。单一的战略已不能支撑如此巨型的企业,鸡蛋不能放在同一个篮子里,他们需要不断地开疆拓土、不断地布局风口,才能防止他们错过未来的机会。

正如阿里一名内部员工所言“支付宝争的不是社交,是移动互联时代的门户。支付宝不是在争一城一池,是在争命。这所有的动作,为的不是今天,是未来的五年甚至十年。”

而社交,显然是当今时代最大的风口之一,按照国民段子手罗振宇的说法,当前商业形态的竞争已变为“国民总时间”的争夺,而 “社交”就能形成一个巨大的流量池,让用户注意力和时间充分沉淀于此。

因此阿里一直有个“社交梦”,想从中切分蛋糕。马云曾公开说过:淘宝即社交。但从淘江湖到来往,皆是屡战屡败,于是“社交”的重担,在阿里内部便落到了支付宝身上。

但商业这种事情,不是你想成、想成就能成。盲目跟风、模仿别人是不可行的,关键还是要依托自己的优势、建立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那么支付宝的最大优势是什么?

支付宝本质是一款支付工具,是用户的钱包,是做关于钱的生意,是要进行交易。那么,与其让用户去用自己的钱包搞社交,不如让这个钱包有更多的交易场景,让你需要花钱的时候,就能用到支付宝。

于是,支付宝去掉了首页信息流等社交功能,并推出了众多生活服务模块,几乎将你在衣食住行中可能触及到的所有场景全部都接入到了支付宝的服务当中。

从交通领域的地铁出行、共享单车、火车票机票到住宿领域的飞虎酒店、租房,从日常生活中的水、电、燃气缴费到彩票、保险等增值服务……在支付宝上,你几乎可以找到日常生活中所需要的一切服务,支付宝变成了一个实用的刚需功能工具箱。

而且,相比微信,支付宝的补贴力度更大,或者你能获得一个现金红包,下次支付时可以使用,这让你掏钱时,不自觉地就再次选用支付宝,养成了用户依赖。

或者,你还可以获得阿里第三方平台的优惠券,比如淘票票等,支付宝又可以变为一个导流入口,让你体验阿里生态下的其他产品。

支付宝进一步强化了自己的“工具属性”,从简单的“支付工具”,上升为“生活工具”,成为阿里生活服务版图的最有力支点。

数据显示,目前淘票票、飞猪、口碑等和线下本地生活高关联的板块,超过五成的流量源自支付宝。

除了功能的齐全,让用户有了更多的应用场景之外,支付宝还进行了地域的下沉,加速向偏远地区的投入,让支付宝有了更多的地域分布。

为了挖掘广大县城、乡村地区的潜在小微商家,支付宝在2018年面向全国开启服务商招募,延续收钱码上线时出现的服务商机制,并在代理分成奖励政策方面更多倾斜县域地区,移动支付基础越差的地区,奖励倍数越高。

支付宝本来认为,“不做社交的支付宝,未来一定会被做支付的微信干死。”但是不做社交之后,支付宝的用户流量反而大增。

Trustdata的数据显示,从支付宝放弃社交的2017年开始,2年时间,支付宝的MAU(月活用户)规模翻了一倍,超过6亿,在去年12月甚至首次超过手机QQ,成为国内第二大App,也是全球最大的非社交App。

互联网圈将“流量”分为两种,一种是“社交流量”,是“kill time”,让用户花时间,“工具流量”则是“save time”,帮用户省时间。而支付宝显然是后者。

除了支付宝之外,很多工具型产品都犯过这样的错误,延伸业务想做社交,但大部分都是凉凉。比如大众点评,鼓励用户微信登录并向好友分享动态,但遭到了网友“泄露个人隐私”“隐藏式协议”等的质疑,大众点评不得不上线了“一键停用第三方全部社交关系”的功能。

还有超级课程表,曾经上线了“下课聊”“深夜来一发”功能,但被指内容低俗、影响负面。

其实对于消费者而言,现在产品品类这么多,我要想社交,自然有专门的社交软件可以用,为什么要选择一个工具软件呢?而且用工具软件进行社交,反而会影响工具属性本身的发挥。

在别人的赛道上,永远不能取得成功。若是永远紧盯对手、追逐大流,反而会迷失了自我。

正如支付宝一位高管所言“支付宝以前太关注竞争对手,反倒忽视了自身优势,这是支付宝这两年总结出来的最大经验教训。”

但在这个世界上,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

目前支付宝作为绝对的巨头与微信支付几乎垄断了整个移动支付市场,但未来发展事态会如何,支付宝和微信支付谁能成为老大,又会不会杀出来一匹新的黑马,就像支付宝革了银行的命一样,支付宝自己也被颠覆呢?一切都还是未知之数。